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生活小知識 > 

臘月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欄目: 生活小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07W

臘月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臘月的農曆時間 臘月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臘月是農曆十二月,也就是傳統民間俗稱的“臘月”。假若農曆一年中出現兩個十二月,則第一個月叫“十二月(臘月)”,第二個十二月叫“閏十二月(閏臘月)”。那麼,農曆十二月爲何又叫“臘月”呢?十二月爲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爲歲尾,有臘冬、殘冬、窮冬、臘月、冰月、余月、極月、清祀、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臘月的具體時間是從農曆十二月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

臘月爲什麼被稱爲臘月

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爲“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爲“臘祭”。相傳早自周代我國一些地方便有在這個月舉行“歲終之祭”,亦稱“臘”。

漢代前,臘祭的具體日期並不固定。漢代後,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爲“臘日”,不過在這一天並不喝臘八粥,而只是作爲祭奉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纔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爲“臘八節”。

因“臘”與“獵”通假,“獵祭”遂寫成了“臘祭”,因而年終的十二月被叫做臘月,此風俗起源於周或秦漢時期。將“臘日”定爲每年的“臘月初八”始於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爲臘日。”於是,臘八這天便成爲臘月裏重要的一個節日了。民俗專家介紹,“臘八”一詞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稱爲“臘日”,本爲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爲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臘月有什麼習俗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雲: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閒”之說。農事上是“閒”了,但人們生活的節律並未因此而放慢,人們懷着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節邁進的步伐。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節中最爲隆重的一節;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裏有着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竈、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農曆臘月的風俗介紹

臘月初八:臘月初八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因此也叫臘八節。隨着時代的演變,很多地方不過臘八節,在北方這個節日比較盛行。這天重要的習俗,那就是喝臘八粥,同時也會拜祭先祖。

臘月二十三,拜竈王: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民間傳說這天是“竈王爺”向玉帝稟報此家人的善惡。

臘月二十四,須掃塵:爲了明天迎接玉帝,家人必須在這天把房屋打掃乾淨,因此也叫掃塵日。

臘月二十五,迎玉帝:25號是迎接玉帝的日子,這天起居、言語都必須注意,不宜與任何人發生爭吵。

臘月二十六,備肉食:準備過年的肉食的活動,也就是說這天要殺豬、鴨、雞。

臘月二十六,要洗浴:這天是家長爲孩子準備新衣服,新被子的日子。不論多大年齡的人,一律要沐浴理髮。

臘月二十八,發麪食:這天是準備過年的麪食,如麪條、水餃等等。有些地方需要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貼年畫:這天是除夕夜的前一天,所做的事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臘月三十,除夕夜:這天是除夕夜,一家人要團圓在一起吃年夜飯。

Tags: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