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IT科技 > 

通貨緊縮的含義

欄目: IT科技 / 發佈於: / 人氣:1.37W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是表現形式相反的兩種經濟現象,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一、區別 1.含義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通貨緊縮是由

通貨緊縮的含義

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

1.含義: 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借給; 通貨緊縮是指物價總水平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 2.危害:通貨

通貨緊縮產生的原因有多樣,但是根據理論分析可概括出幾個一般原因:首先是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影響,如果一國採取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降低貨幣供應量,削減公共開支,減少轉移支付,就會使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出現失衡,出現“過多的商品追求過少的貨幣”,從而引起政策緊縮性的通貨緊縮。接着是經濟週期的變化,當經濟到達繁榮的高峯階段,會由於生產能力大量過剩,商品供過於求,出現物價的持續下降,引發週期性的通貨緊縮。然後是投資和消費的有效需求不足,當人們預期實際利率進一步下降,經濟形勢繼續不佳時,投資和消費需求都會減少,而總需求的減少會使物價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指縮減流通中的紙幣數量以提高貨幣的購買力。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爲了減少戰時及戰後通貨膨脹時期所發行的紙幣,曾採用通貨緊縮政策。 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

通貨緊縮的歷史教訓和全球性通貨緊縮的嚴峻現實迫使人們認識到,通貨緊縮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危害。通貨緊縮會加速經濟衰退,例如物價的持續、普遍下跌使得企業產品價格下跌,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這將嚴重打擊生產者的積極性,將使失業率上升等等。不僅如此,通貨緊縮還會導致社會財富縮水,分配負面效應顯現,甚至可能引發銀行危機。因此我們要謹慎對待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 通貨緊縮往往伴隨着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主要表現爲物價低迷,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

既然瞭解了通貨緊縮的危害,那有什麼措施可以治理呢?下面以我國存在的通貨緊縮爲例,提出治理通貨緊縮的一般措施。首先通貨緊縮既然是一種貨幣現象,那麼治理通貨緊縮,也就必須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以滿足社會對貨幣的需求。除此之外,還必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調整政府收支結構。要想盡快走出通貨緊縮的困境,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其真正發揮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完善市場經濟所需要的科技、教育、住房、衛生、醫療、社會保障制度。

對於通貨緊縮的涵義,與對通貨膨脹一樣,在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從爭論的情況來看,大體可以歸納爲以下三種一種觀點認爲,通貨緊縮是經濟衰退的貨幣表現,因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含義?表現?原因?實質?危害?解決方法?

物價上漲和下跌 表現就是物價波動

實質是貨幣供給的波動(貨幣供給增加則通貨膨脹) 溫和的通貨膨脹無危害 未預期的通脹會導致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任意的財富再分配 通貨緊縮通常是衰退的千兆

解決方法——穩定的貨幣供給

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 分別是什麼含義?

通貨膨脹就是錢的發行量超過了限度,錢多了人們就大量購買商品,商品價格上漲,完成商品供不應求。所以應該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比如增大稅收,追問那通貨緊縮和緊縮性財政政策是什麼意思?追答是錢發行小於限度,,人們錢少了自然不會大量購買商品,所以社會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就是供過於求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在一個國家實際經濟的意義會不會同時存在,求專業分析

不會同時存在,但卻會在一定時期內相互轉換。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都是對於貨幣來實現的。

市場上貨幣超發,物資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現象,反之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物資就相對的過多,這樣就稱之爲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在一定時期,並且在一定的膨脹率下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而緊縮政策將直接打擊實體經濟的發展。但緊縮在市場經濟過熱的時候,可以起到一定的調整作用。減緩經濟過快過熱發展。

一般國家會透過利率,準備金,放貸收緊以及發放國債都可以起到市場上貨幣供給的調節作用追問目前中國的經濟的確存在通貨膨脹現象,但是從現有的市場經濟來看,通貨緊縮的現象難道不確確實實的存在嗎追答本來政府利用房屋限購等措施,以及提高銀行準備金率的方式確實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增速過快的勢頭,但那不過是權益之計,因爲目前國內的經濟發展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外來熱錢撐起來的,而目前國際金融市場遭受了巨大沖擊,國外資金已經在大範圍了撤離,從而造成了一定時間內的資金缺口,並且在撤離之前國外遊資由大範圍的操作樓市股市,準備在高點的時候立場。(之前股市一度衝近3200點,就是一個例子)政府爲了抑制這種投機行爲,所以用各種方式抑制外資的投機行爲。並且政府爲了填補外資撤離後留下的空洞,已計劃在今年逐步放寬放貸近8萬億人民幣。以保證目前國內的貨幣供應。

高中*的通貨膨脹,緊縮的含義和怎麼解決

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 那麼爲什麼會出現通貨膨脹呢? (一)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度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過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總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 (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成本或供給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貨膨脹,即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又稱爲供給型通貨膨脹,是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造成成本向上移動的原因大致有:工資過度上漲;利潤過度增加;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⑴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 工資推動通貨膨脹是工資過度上漲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上,工資率完全由勞動的供求均衡所決定,但是在現實經濟中,勞動市場往往是不完全的,強大的工會組織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資過度增加,如果工資增加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則提高工資就會導致成本增加,從而導致一般價格總水平上漲,而且這種通脹一旦開始,還會引起"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工資物價互相推動,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工資的上升往往從個別部分開始,最後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 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指廠商爲謀求更大的利潤導致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一樣,具有市場支配力的壟斷和寡頭廠商也可以透過提高產品的價格而獲得更高的利潤,與完全競爭市場相比,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可以減少生產數量而提高價格,以便獲得更多的利潤,爲此,廠商都試圖成爲壟斷者。結果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 一般認爲,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比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要弱。原因在於,廠商由於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問題面臨着市場需求的制約,提高價格會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潤的*,而工會推進貨幣工資上漲則是越多越好。 ⑶進口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賴於進口,那麼,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其形成的過程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是一樣的,如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石油價格急劇上漲,而以進口石油爲原料的西方國家的生產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在實際中,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因各種原因同時推進的價格水平上漲,就是供求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假設通貨膨脹是由需求拉動開始的,即過度的需求增加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又成爲工資上漲的理由,工資上漲又形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四)預期和通貨膨脹慣性 在實際中,一旦形成通貨膨脹,便會持續一般時期,這種現象被稱之爲通貨膨脹慣性,對通貨膨脹慣性的一種解釋是人們會對通貨膨脹作出的相應預期。 預期是人們對未來經濟變量作出一種估計,預期往往會根據過去的通貨膨脹的經驗和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作出對未來通貨膨脹走勢的判斷和估計,從而形成對通脹的預期。 預期對人們經濟行爲有重要的影響,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會導致通貨膨脹具有慣性,如人們預期的通脹率爲10%,在訂立有關合同時,廠商會要求價格上漲10%,而工人與廠商簽訂合同中也會要求增加10%的工資,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單位產品的成本會增加10%,從而通貨膨脹率按10%持續下去,必須然形成通貨膨脹慣性。 編輯本段表現形式典型表現--物價上漲 一般地說, 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但不能說凡是物價上漲都是通貨膨脹。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2] ①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爲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 ②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③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④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係會引起上漲。 ⑤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纔是通貨膨脹。 影響生產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通常認爲: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使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產者誤入生產歧途,導致生產的盲目發展,造成國民經濟的非正常發展,使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畸形化,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當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經濟結構畸形化需要矯正時,國家必然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結果會導致生產和建設的大幅度下降,出現經濟的萎縮,因此,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 ②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使廣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當通貨膨脹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寧。 ③對對外經濟關係的影響。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引起黃金外匯儲備的外流,從而使匯率貶值。儘管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發生通貨緊縮的具體原因各不相同,但從國內外經濟學家對通貨緊縮的理論分析中,仍可概括出引起通貨緊縮的一般原因:通貨緊縮1、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如果一國採取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降低貨幣供應量,削減公共開支,減少轉移支付,就會使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出現失衡,出現“過多的商品追求過少的貨幣”,從而引起政策緊縮性的通貨緊縮。 2、經濟週期的變化當經濟到達繁榮的高峯階段,會由於生產能力大量過剩,商品供過於求,出現物價的持續下降,引發週期性的通貨緊縮。 3、投資和消費的有效需求不足當人們預期實際利率進一步下降,經濟形勢繼續不佳時,投資和消費需求都會減少,而總需求的減少會使物價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貨緊縮。 4、新技術的採用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由於技術進步以及新技術在生產上的廣泛應用,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導致商品價格的下降,從而出現成本壓低性的通貨緊縮。 5、金融體系效率的降低如果在經濟過熱時,銀行信貸盲目擴張,造成大量壞賬,形成大量不良資產,金融機構自然會“惜貸”和“慎貸”,加上企業和居民不良預期形成的不想貸、不願貸行爲,必然導致信貸萎縮,同樣減少社會總需求,導致通貨緊縮。 6、體制和制度因素體制變化(企業體制,保障體制等)一般會打亂人們的穩定預期,如果人們預期將來收入會減少,支出將增加,那麼人們就會“少花錢,多儲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價下降,從而出現體制變化性的通貨緊縮。 7、匯率制度的缺陷如果一國實行釘住強幣的聯繫匯率制度,本國貨幣又被高估,那麼,會導致出口下降,國內商品過剩,企業經營困難,社會需求減少,則物價就會持續下跌,從而形成外部衝擊性的通貨緊縮。 我國存在着嚴重的通貨緊縮,其形成原因是複雜的,既有深遠的全球經濟形勢背景,又受到我國內部因素的多重影響,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對形成我國通貨緊縮局面的主要原因,存在着不同看法。 有的學者認爲,導致我國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不在國內,而是由國際通貨緊縮的大背景決定的,亞洲金融危機不僅使世界經濟增長率大幅度下降,而且使生產能力大量過剩,需求減少,導致國際商品價格大幅度下降;同時,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爲擺脫危機,大幅度貶值本國貨幣,向世界市場低價出口其商品,大大增加了我國商品出口的競爭壓力,而商品出口已成爲我國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口的受阻,必然影響我國的需求,因而出現了通貨緊縮。 更多的學者認爲,外部衝擊只是一個誘因,導致我國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只能在國內尋找,而且要從總量、結構和體制等角度去尋找。我國正處於制度變遷和轉型時期,由於原來的穩定預期被打破,居民的消費行爲變的更爲保守,都在推遲消費需求,而現實消費需求的不足則會使商品變的過剩;我國多年來盲目投資,重複建設,形成了極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生產結構,而低水平生產能力的大量過剩,必然造成衆多產品供大於求,引起物價下降,出現通貨緊縮;面對通貨緊縮局面的慢慢形成,由於缺乏經驗,貨幣政策調整的滯後,加劇了通貨緊縮的形成。 影響 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都屬於貨幣領域的一種病態,但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的危害比通貨膨脹更嚴重。首先,通貨緊縮會加速經濟衰退。由於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必然使人們對經濟產生悲觀情緒,持幣觀望,使消費和投資進一步萎縮,加速經濟的衰退。其次,物價的下降會使實際利率上升,企業不敢借款投資,債務人的負擔加重,利潤減少,嚴重時引起企業虧損和破產。由於企業經營的不景氣,銀行貸款難以及時回收,出現大量壞賬,並難以找到贏利的好項目,經營也會出現困難,甚至面臨“金融恐慌”和存款人的擠提風險,從而引起銀行破產,使金融系統面臨崩潰。再次,經濟形勢的惡化與人們的預期心理相互作用,會使經濟陷入螺旋式的惡性循環之中。同時這種通貨緊縮還會透過國際交往輸出到國外,而世界性的通貨緊縮又會反過來加劇本國的通貨緊縮局面。治理 由於通貨緊縮形成的原因比較複雜,並非由單一的某個方面的原因引起,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混合性通貨緊縮,因此治理的難度甚至比通貨膨脹還要大,必須根據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進行認真研究,才能找到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下面以我國存在的通貨緊縮爲例,提出治理通貨緊縮的一般措施,包括兩個方面: (一)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治理通貨緊縮,必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調整政府收支結構。對具有極大增長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實行稅收優惠,儘可能地減少對企業的虧損補貼以及各種形式的價格補貼,利用財政貼息的方式啓動民間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其資金投向社會急需發展的基礎設施領域,在繼續增加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以及退休人員工資的基礎上,更要把增加農民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當作一間大事來抓。總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要在加大支出力度的基礎上,優化財政收支結構,既要刺激消費和投資需求,又要增加有效供給。 通貨緊縮既然是一種貨幣現象,那麼治理通貨緊縮,也就必須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以滿足社會對貨幣的需求。增加貨幣供給的方式不外乎從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兩個方面着手。作爲中央銀行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貨幣政策工具,影響和引導商業銀行及社會公衆的預期和行爲。在通貨緊縮時期,一般要降低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社會主體手中買進政府債券,同時採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鼓勵商業銀行擴張信用,從而增加貨幣供給。具體操作要根據造成貨幣供給不足的原因,靈活掌握。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運用,是治理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的主要政策措施,但由於貨幣政策具有滯後性的特點,而且在通貨緊縮時期,利率彈性較小,因此財政政策的效果一般比貨幣政策更直接有效。 (二)加大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市場經濟是在全社會範圍內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但實踐證明它是最優的,政府對“市場缺陷”的矯正,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受到約束,否則,對經濟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反思我國通貨緊縮局面的形成,無不跟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有關,像國有企業大量虧損,失業現象嚴重,重複建設造成經濟結構的扭曲,短缺與無效供給的並存以及政府部門的*,效率低下等都與政府對市場的不信任,對市場的過度干預緊密相連。因此,要想盡快走出通貨緊縮的困境,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轉制工作,甩掉國有企業的沉重包袱,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使其真正發揮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完善市場經濟所需要的科技、教育、住房、衛生、醫療、社會保障制度。

跪求一篇論文,結合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與治理措施,分析我國穩健貨幣政策的現實意義(貨幣銀行學)

通貨緊縮的成因與危害

(一)通貨緊縮的成因

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貨幣緊縮

弗裏德曼和舒瓦茨認爲,美國1920--1921年出現的嚴重的通貨緊縮完全是貨幣緊縮的結果。當然,貨幣緊縮往往是貨幣政策從緊的結果。不少學者認爲,把貨幣政策目標定爲零通貨膨脹是非常危險的。

2.資產泡沫破滅

3.多種結構性因素

全球的生產能力過剩和供給過剩,促使綜合物價長期下跌。

4.流動性陷阱

凱恩斯把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並未帶來利率的相應降低,而只是引起人們手持現金增加的現象叫“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將不起作用。貨幣供應量增加既然對利率沒有影響,也就無法改變投資和消費,增加總需求。

流動性陷阱的出現,使過量的現金轉化爲公衆的手持現金或銀行儲備,並未使利率降低,不能刺激投資與消費增加,從而使經濟蕭條更趨嚴重。

(二)通貨緊縮的危害

1.加速經濟衰退

通貨緊縮導致的經濟衰退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物價的持續、普遍下跌使得企業產品價格下跌,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這將嚴重打擊生產者的積極性,使生產者減少生產甚至停產,結果社會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二是物價的持續、普遍下跌使實際利率升高,這將有利於債權人而損害債務人的利益。而社會上的債務*多是生產者和投資者,債務負擔的加重無疑會影響他們的生產與投資活動,從而對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三是物價下跌引起的企業利潤減少和生產積極性降低,將使失業率上升,實際就業率低於充分就業率,實際經濟增長低於自然增長。

2.導致社會財富縮水

3.分配負面效應顯現

4.可能引發銀行危機

通貨緊縮有利於債權人而有損於債務人。

三、通貨緊縮的治理及我國的實踐

(一)通貨緊縮的治理

除少數經濟學家相信經濟的自我恢復能力外,凱恩斯主義主張政府透過赤字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貨幣主義者建議採用擴大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等手段振興經濟。許多國家都採取了適合本國的治理措施。

1.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主張

(1)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即增加貨幣供應量,壓低利率,以刺激投資與消費;(2)赤字財政政策,即政府要用舉債的辦法發展經濟,擴大有效需求。不過,凱恩斯認爲應以財政政策爲主,以貨幣政策爲輔。其理由是貨幣政策有侷限性,存在流動性陷阱。

2.貨幣主義的政策主張

堅持經濟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干預和貨幣政策最重要的經濟思想,提出以穩定貨幣,反對通貨膨脹爲中心的政策主張。

其一,認爲貨幣數量是經濟中唯一起支配作用的經濟變量,貨幣政策是一切經濟政策中唯一重要的法寶;

其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如果沒有相應的貨幣政策配合,就只能產生“排擠效應”,不可能產生“乘數效應”。

3.治理通貨緊縮的政策措施

(1)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主要包括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兩種方法。

當然,增加財政支出只是彌補總需求缺口的臨時性應急措施:

(2)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有多種方式,如擴大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投放、增加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適當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等。貨幣政策的重點是:一是以間接調控爲主;二是調控貨幣總量與調節貨幣層次相結合;三是在需求管理的同時兼顧供給管理;四是尋找穩定幣值、經濟增長和防範金融風險的結合點。

(3)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

要治理通貨緊縮,必須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就產業結構的調整來說,主要是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形成新的消費熱點。

(4)推進金融制度建設

第一,建立並完善銀行內部風險防範機制。

第二,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第三,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範圍,加大信貸資金的投入。

(5)其它措施

除了以上措施外,對工資和物價的管制政策也是治理通貨緊縮的手段之一。此外,透過對股票市場的干預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股票市場呈現牛市走勢,則有利於形成樂觀的未來預期,同時股票價格的上升使居民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上升,產生財富增加效應,也有利於提高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

(二)我國的通貨緊縮及其治理

治理通貨緊縮的穩健貨幣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下調利率

大幅下調了中央銀行存、貸款利率。準備金存款利率下調,*了商業銀行在資產運用上減少貸款資產,增加中央銀行儲備資產的“套利”行爲;再貸款利率下調有利於中央銀行吐出基礎貨幣,商業銀行降低融資成本。

2.改革存款準備金制度

3.增加基礎貨幣供應

透過收購外匯,增加基礎貨幣投放。

運用再貸款,增加基礎貨幣供應。

4.取消貸款限額控制

5.加大再貼現力度

6.發展公開市場業務

7.活躍貨幣市場

8.啓動消費者信用控制和不動產信用控制工具

9.加強“視窗指導”

10.貨幣政策緊密配合財政政策

意義:穩健”的貨幣政策或貨幣政策的常態又是什麼呢?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非常時期的貨幣政策爲非常態的貨幣政策(即從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24個月的貨幣政策)。我們可以看到,2008年9月美國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在沒有出現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只是外貿出口受到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更可能是上一年人民幣過度升值所導致的結果),採取比美國更強有力的財政救市政策(即4萬億元的財政投入),以及貨幣政策由“從緊”突然轉變爲“適度寬鬆”,即在非常時期採取了非常的貨幣政策。銀行存貸利率全面下調、信貸規模放鬆、按揭貸款利率優惠等。在這種“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引導下,從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個月裏,僅銀行信貸增長就近11萬億元;在2010年的前10個月銀行信貸新增達69015億元,兩年銀行貸款新增近18萬億元,接近1998年-2007年10年信貸增長的總和(爲207936億元)。從而使得2009年及2010年前10個月M2和M1增長分別達到27.7%、32.4%和19.3%、22.1%,達到了1998年以來的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

二是1998年-2007年(如果更細分些是1999年-2006年)的10年中基本實行了“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1984年人民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以來執行時間最長的貨幣政策取向或常態的貨幣政策。我認爲,引導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實際上就是向這個時期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轉變。在這個時期新增銀行信貸爲207936億元(其中1998年-2002年爲67069億元;2003年-2007年爲140867億元,兩個時期信貸增長速度有比較大差異),年均增長2萬億元左右,僅爲非常時期的2009年-2010年的九分之二。2009年以來,M2增長一直保持在17%以上,最高時達到29.7%,並持續一年(2009年3月-2010年2月)保持在25%以上。

從上述的數據可以看到,非常時期的貨幣政策特點是貨幣發行過多、流動性氾濫,儘管這種貨幣政策在危機時期對保持經濟增長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這種貨幣政策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政策,是不可持續的。如果不調整,給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而“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要保證銀行體系向市場流動性釋放適度(如M2增長維持在15%水平),要保證流通中的貨幣量與商品及服務交易量之比在一個合適的水平,弱化系統性風險積累的條件。因此,穩健的貨幣政策核心就是讓非常時期的貨幣政策迴歸到常態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僅意味着實施了近兩年的“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退出歷史舞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開始步入常態管理,也意味着中國經濟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困境之後,希望透過貨幣政策轉變,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來尋找新的、持久的經濟增長動力。也就是說,政府希望透過貨幣政策轉向爲中國經濟重新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它也是控制物價水平再上漲、有效地管理通貨膨脹預期、遏制資產價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擠出房地產泡沫)的有效工具。

我們可以看到,2010年中國經濟不僅走出經濟復甦的困境,也開始步入快速增長上行軌道,而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資產價格泡沫過大(主要是房地產泡沫)及通脹壓力過大。當前過大的房地產泡沫不僅扭曲了整個市場資源有效配置及收入分配關係,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而且正在積累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造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不協調,而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則是擠出房地產泡沫最爲有效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讓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迴歸常態及理性。

對於氾濫的流動性對資產價格的影響,中央政府在年初就看到問題所在,並希望信貸政策調整來遏制房地產泡沫。但是,在貨幣政策沒有轉向的情況下,不僅這種“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慣性影響無法改變,而且也給各商業銀行過度使用(或過度放款)這個體系提供政策上的依據,從而使得各商業銀行都在競爭性突破對其信貸規模擴張的*。因此,貨幣政策轉向就是要改變當前國內商業銀行無限信貸擴張的局面。

當然,穩健的貨幣政策也不是貨幣政策全面收緊,而且管理層可針對性地在不同的條件及環境下靈活使用不同的貨幣政策工具,既要擠出房地產市場泡沫、保證物價穩定、防範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也要提供經濟增長相應的融資條件與環境。如果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僅僅理解爲貨幣政策收緊是片面的。

總之,“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要讓非常時期的非常的貨幣政策迴歸常態並非是銀行信貸的全面收緊,並讓信貸增長迴歸到一個正常的增長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氾濫流動性、擠出房地產泡沫及穩定物價,也要以信貸促經濟增長,及以信貸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及爲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因此,“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包括了有效利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特別是要加快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包括匯率制度)及利率市場化的步伐,透過有效的價格機制及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迴歸常態。這樣才能加強對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及風險管理、弱化系統性風險的累積、保持金融體系穩定、擠出房地產的泡沫,並讓物價水平迴歸到正常水平。

希望能給你幫助

Tags:通貨緊縮